地點: 左轉有書, 100台灣台北市中正區鎮江街3-1號
第17場:校園傳說裡的白色恐怖記憶
時間:10月14日(週二)1900-2100
地點:左轉有書
主講:謝宜安(作家,著有《台灣都市傳說百科》《必修!台灣校園鬼故事考》)
參考書籍:《台灣都市傳說百科》(蓋亞)、《必修!台灣校園鬼故事考》(蓋亞)
報名表單: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4_2wOMMYVUzxsdntR_YI1reWd5Ki6KkEimC64Mq4mvQaj-g/
說明:
你聽過「蔣公銅像換馬腳」的故事嗎?你聽過「學校以前是日據時代刑場」的傳說嗎?你是否曾經想過,為什麼我們會對這樣的傳說感到熟悉?
蔣公銅像是威權象徵,關於銅像的傳說,與我們對於銅像主人「蔣公」的理解息息相關。「蔣公銅像換馬腳」的傳說時常被視為是對於銅像的輕鬆調侃,就算它曾是如此——那現在呢?這樣的傳說依然可愛、親切嗎?
「學校以前是日據時代刑場」是關於過去的想像,這樣的傳說,也與我們對於歷史的印象無法分離。但是真的有那麼多學校以前是日據時代刑場嗎?實際上若深入挖掘,被傳說是「刑場」的地點,都與日治時代的刑場無關;反而有一些地點,與白色恐怖的不義遺址重合。這難道是巧合嗎?若不是巧合,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某地以前是刑場」實際上是以一種曲折的方式,乘載了臺灣歷史的扭曲記憶。長期研究台灣民間傳說的小說家謝宜安將與左轉的朋友分析這種轉折背後反映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