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與過程
緣起
2025年9月10日,臺灣「解嚴」時間終於「戒嚴時期」多出一天,對今日的臺灣人而言,民主與自由彷若空氣般理所當然,卻往往忽略了無數人曾為此犧牲前程與性命。白色恐怖的經歷,並非遙遠的歷史故事,而是曾切實存在於父母輩的記憶、師長鄰舍的過往。短短半世紀前,這片島嶼仍籠罩在無盡的恐懼之中,平凡的人們在無形的紅線中苟且偷生,屈從當權者的任意箝制,過着扭曲人性的生活。
戒嚴時期,並非人人是政治犯,卻人人可能成為政治犯。黨國機關一個念頭,足以摧毀一個家庭、一個人生。民主化後,雖有人因擺脫枷鎖振臂高呼,也有人因沉痛的創傷,失去信任他人與世界的能力,被恐懼的幽靈囚禁餘生。
即使臺灣以和平轉型建立民主,過去的威權政黨卻得以挾戒嚴時期累積的龐大資源,利用政、商、媒領域為自己塗脂抹粉,延續黨國敘事,削弱社會對那段歲月的反思。然而,正如捷克文學家米蘭·昆德拉所言:「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追尋真相、記住過去,是避免重蹈覆轍的必要條件,也是我們通向更光明未來的基石。
近年來,社會試圖透過轉型正義,還原白恐時期真相,然而,法規的掣肘與掌管秘密檔案的情治機關與國民黨拒絕合作,使尋求真相的路荊棘密布。更遺憾的是,白色恐怖的陰影不僅籠罩異議人士,也滲透在當年千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那段歲月雖無法改寫,卻值得重新敘述與思索。
因此,左轉在2025年進行一場「民主換日線」的系列文化行動,期待邀請您成為這段歷史中的同行者。這不只是一場紀念儀式,更是一場召喚、一種邀請——讓我們一起,用創作、音樂、文字或任何方式,把追求民主自由的重量轉化為溫柔而堅定的行動,重新想像自由的樣貌。
「戒嚴『鬼故事』徵文比賽」就是這場【民主換日線】的首波活動,我們期望透過徵文,藉由集結眾人的記憶,拼湊出未曾言說的歷史,讓今日的臺灣社會重新理解權力如何滲透日常,並在記憶與反思中找到前行的勇氣。
比賽歷程
徵文比賽在3月1日至6月15日舉行,本次徵文採開放式題材,無嚴格主題分類,旨在藉由多樣化的分享重塑白恐時期的生活圖像。量徵集對象主要為一般民眾,他們的經歷可能並非完整或重大事件,而是在滿佈黨國「紅線」下的日常片段,例如被迫遵守不合理甚或荒謬的指令、見證歌頌領袖的怪誕場面、或遭受情治單位騷擾等。我們希望透過這些生命經驗分享,補充目前以政治案件為主的歷史敘述,讓大眾看到威權統治如何全面滲透並宰制千萬人的日常生活。
在這3個半月時間裏,我們收到許多令人動容的投稿。有些人誤打誤撞逃過查禁;有些人記下了被釋放卻早已失魂的人影。也有人寫下被迫配合荒謬儀式的無奈,還有那些,即使解嚴多年,仍無法揮去的恐懼。文字語氣平靜,筆調輕盈,但字裡行間滿是壓迫的陰影與說不出口的餘悸。
比賽截稿後,我們邀請了5位長期守護台灣記憶的學者、作家與NGO代表擔任評審,在6 - 7月期間進行了3場評審會議,評審之間亦就不同的稿件進行不同層次的分析及評價,每篇作品的細節都透露了他們與時代的關係,威權統治的荒謬,以及當中人生被糟蹋的哀嘆。
經過兩輪挑選及當中的反覆討論後,我們合共選出了10篇得獎作品:
第一名|福氣吉祥〈是與不是之間〉
第二名|鹿泊〈完美升旗〉
第三名|周子薇〈我有和你提過那件事嗎?〉
✨ 佳作(7名):
連克〈為台灣人發聲的金融鉅子李延禧〉
何奕〈囚籠之島〉
山地門〈記得說我們沒有打你〉
青紅〈不要知道太多〉
欸里〈消失的好奇〉
黃春蘭〈監控魔 戒嚴鬼〉
張烽益〈蔣公遺囑掉落糞坑事件〉
本來,按照《比賽簡章》的規定,我們是安排5個佳作名額,但所收獲的作品的確提供了很多戒嚴時期各種我們未曾預想過的見證和分享,一些故事都為我們評審留下深刻印象,在幾位評審的堅持下,我們最終挑選了7篇作品入圍佳作。
左轉一方面恭喜以上10位得獎者,同時亦感謝他們的無私分享,畢竟有些經歷仍然是他們人生中不能磨滅的傷痛一部分,但他們仍然願意以自身或親友經歷向當代的我們分享自由的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