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Homemakers United Foundation

環境與永續發展
結合女性力量,關懷社會,以提升生活品質,確保生存環境可持續性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全台灣第一個鼓勵女性參與的環境倡議團體】

1987年初,一群主婦有感於社會型態的急遽變遷,身為社會的一份子,不能再坐視生活週遭的種種環境病態、教育缺失。於是他們以「勇於開口,敏於行動,樂於承擔」自許,決心從自己做起,來改善環境,提昇生活素質,「主婦聯盟」於是誕生。

▍促進日常行為的改變是主婦聯盟的氣候行動

從「糧食」以及「能源」等生活必需的議題出發,主婦聯盟參與政策、修法的倡議,並努力找出生活中每一個可能製造高碳排的行為、並且探究各種可能的低碳替代方案。

政策倡議外,我們也透過桌遊、繪本、環教課程、社群媒體、Podcast等方式,將複雜的環境倡議內容,針對不同年齡層、不同受眾,推出各種方式的環境教育、社會推廣。

▍希望培育更多生活實踐家

透過專業的研究人員,主婦聯盟持續向政府推動環境倡議、監督淨零轉型政策;同時透過環教轉譯,推出大眾可以理解的「減碳行動」,擴大社會影響力,培育更多生活實踐家,落實低碳生活!

組織大事
1989 -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成立

成為全台灣第一個鼓勵女性參與的環境倡議團體,最初的行動議題包括:提倡使用購物袋、拒絕購買塑膠瓶、在台灣大學舟山路巷教職員宿舍進行「垃圾分類回收」示範、抗議西式快餐價格過高、參與反核運動並推動節電就是最好的發電。

1998 -
發起再生紙護森林、廚餘堆肥等行動

1998年,正式推動使用「不漂白再生衛生紙」運動,宣導改用不砍樹的再生衛生紙來保護森林,呼籲全民以行動響應,期待業者研發高品質再生紙,監督政府訂定執行綠色採購辦法,並鼓勵消費者以消費行動為環境投票,使用不砍樹的「再生紙與衛生紙」保育森林

同年6月,提出「推廣家戶廚餘和校園、公園落葉堆肥化處理之研究計畫」,透過臺北市環保局向環保署提出申請,向北市教育局商借兒童育樂中心一小塊空地,做為堆肥的執行場地,進行政策倡議。

2008 -
推動「非基因改造農業區公告」運動

2008年,本會與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綠色陣線協會及台大農藝系種子研究室組成「基改農業關心小組」(後改為台灣無基改農區推動聯盟),發起台灣「無基改農區」運動,推出第一版《基因改造與非基因改造作物大不同》摺頁,協助銀川永續農場宣告成為台灣第一個無基改農區,開始進行生產者的紮根教育;2009年,並推動苗栗苑裡「山水米」及台南後壁「芳榮碾米廠」宣告成為第二及第三個無基改農區。

推動符合減緩排碳、調適功能的再生能源以及社區公民電廠

持續推動再生能源轉型、公民電廠等政策,並從2020年起,於關渡國中公共屋頂,推動與北投在地市民共同建造「干豆好」的公民電廠,並將收益投入學校能源教育,做為推動我國公民電廠政策的重要實驗基地。

倡議綠色飲食運動

推動味覺公民行動、友善生產農業、非基改、惜食倡議,希望建構區域永續食農體系、找回傳統智慧與創新科技,打造飲食資源循環的永續典範,最終找到台灣味,建立台灣飲食文化自信,打造味覺公民。

參與社運大事
台北總會外,主婦聯盟也有台中分會、南部辦公室
主婦聯盟於80年代即上街高呼要孩子不要核子
董監事與秘書處定期舉辦共識親密營,對焦行動
主婦聯盟前輩自80年代開始推動垃圾分類
催生北市第一座屋頂光電-干豆好公民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