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 左轉有書, 100台灣台北市中正區鎮江街3-1號
第20場:「文教轉型正義」初探——黨國遺毒何以還無所不在?
時間:11月4日(週二)1900-2100
地點:左轉有書
主講:史英(人本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參考書籍:待補
報名表單: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4_2wOMMYVUzxsdntR_YI1reWd5Ki6KkEimC64Mq4mvQaj-g/
說明:
黨國體制下「看得見的血腥」已經被很多人檢討關注,但黨國透過文學、藝術包裝起來的中國文化的遺毒,仍然在殘害台灣,且少經批判性的檢視。
長期致力於推動台灣的教育改革、堅定反對體罰的史英老師尖銳的指出,國民黨來台之後推動的中國文化教育,因為不當的取材或偏差的詮釋,真正教給台灣人的大多是中國文化中的糟粕。譬如說,白居易《長干行》中有「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這樣物化女性的詩句,但我國全部的語言教育中都沒有對這樣的觀念進行批判性的思考與檢討。又譬如,孔子曾在厄於陳蔡之際對弟子說出「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與「憂道不憂貧」者樣的話,由於後來的教育者沒有完整闡述其背後的歷史脈絡,反而導致學生與家長盲目的升學主義,唯讀書考試是尚。
民主化之後,本土意識抬頭,對於否要閱讀更多古典中國教材開始有了激烈的討論,但如何能批判性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卻缺乏討論與培養,以致於在過去的中國文化霸權被鬆動之際,台灣人仍然缺乏在不倚賴權威的情況下,獨立批判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