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南榕、詹益樺自焚

國民黨不能逮捕到我,只能夠抓到我的屍體 | 獨立是臺灣唯一的活路

事件簡介

國民黨戰後接管台灣,超過20萬人在「動員戡亂」與「戒嚴」的威權體制下遭受迫害。70年代國民黨接連外交挫敗,台灣人逐漸為爭取台灣獨立化作實質行動。

鄭南榕於228事件時出生,雖有外省背景,但認為台灣在與中國存在鉅大差異下被強行合併,才導致228慘劇,並堅信「台灣獨立」是避免悲劇重演的唯一途徑。美麗島事件和林宅血案後,他重新思索台灣的未來,決心棄商從文,為黨外雜誌撰稿。

撰稿期間見證國民黨打壓思想與言論自由,鄭南榕遂於1984年創辦《自由時代週刊》,以「爭取百分之百的自由」為宗旨,揭露國民黨與軍方的腐敗,包括江南案內幕、蔣經國病情、金門駐軍屠殺越南難民等,成為國民黨眼中釘,成為最多次被查禁和停刊的雜誌。

1986年菲律賓「人民力量革命」啟發他以行動挑戰政治禁忌與戒嚴體制,遂發起「519綠色行動」要求解嚴,並於翌年228事件40周年舉辦首場公開紀念活動。同時,鄭南榕洞察國民黨企圖以《國安法》接替戒嚴體制,遂於公開集會上宣示「我是鄭南榕,我主張臺灣獨立!」,成為首位在戒嚴期間公開主張台獨者。同年12月,他刊登由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草擬的《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呼籲大眾思考台灣前途。

國民黨隨即控告鄭「叛亂」,他認為這是對言論自由的打壓及汙辱,故拒絕出庭應訊,並自囚在雜誌社71天,聲明「國民黨不能逮捕到我,只能抓到我的屍體」。1989年4月7日,中山分局局長王郡以及刑事組組長侯友宜(2024年曾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帶隊進攻,鄭南榕自焚殉道,終年41歲。

鄭南榕的死震驚社會,送殯時,抗爭者詹益樺於總統府前自焚,並撲向鐵絲網掛上「生為台灣人、死為台灣魂」的布條,成為第二位為言論自由與台灣獨立殉道者,年僅32歲。

後續影響

鄭南榕殉道後,其遺孀葉菊蘭決定棄商從政,並於同年當選立委。上任後,她推動平反228事件,促成立法院在1990年首次為228死者默哀,以及行政院成立「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一定程度上承認國民黨政府過失,總統李登輝亦於1995年正式代表政府為228事件道歉。

1999年,葉菊蘭捐出雜誌社資產成立「鄭南榕基金會」,並於遺址設立「鄭南榕紀念館」,保留自焚現場和鄭南榕的手稿、遺物、《自由時代週刊》等文物;原本用作紀念蔣介石的中正紀念堂,更於2022年起在會場複製還原鄭南榕自焚現場,讓民眾體會當時鄭南榕堅決捍衛百分百言論自由的無畏精神。

在基金會持續爭取下,2012年,在基金會爭取下,遺址所在的「民權東路三段106巷3弄」獲市府加掛「自由巷」之名。同年,台南市將4月7日訂為「言論自由日」,多個民進黨執政縣市隨之響應,民進黨在2016年全面執政後,正式將4月7日定為國定「言論自由日」。

Mitwirkende Organisationen

推薦書目

【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