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愛運動
事件簡介
二戰後,由於蔣家政權的貪污腐敗及管治失當,學運與228事件接連爆發,最終導致蔣介石敗退至台灣。韓戰爆發後,美國為維持東亞安全,只得支持蔣介石,使其在台灣政權逐漸穩固。蔣介石趁機強化校園情報網絡,嚴控學生社團活動及刊物出版,防止學生發動抗爭。
70年代,國民黨外交挫敗激發社會對黨國體制的不滿,學生開始挑戰校方審查,自主發行各種學生刊物、舉辦座談會,討論校內外的自由與民主。1986年,台大新聞社(大新社)因先後報導學生李文忠因爭取普選學生代表聯合會(學生會前身)遭校方開除、國民黨介入代聯會選舉,以及「鹿港反杜邦運動」等事件,結果遭停社處分,引發學生集會抗議。
大新社復社無望,社長許傳盛與社員吳介民、大陸問題研究社林佳龍、鍾佳濱等人於同年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美麗島事件紀念日自行出版《自由之愛》,繼續爭取言論自由、學術自由與校園自治訴求;第二期更提出普選、教授治校與軍訓教官退出校園等要求。出版以外,他們更遊行至立法院請願,但未獲政府及校方回應。
1987年5月,學生再度遊行要求校園自治與普選學生代表聯會。雖國民黨籍校長孫震意圖打壓,因社會關注及新成立的民進黨在立法院施壓,校方僅對發起遊行的吳介民、林佳龍、鍾佳濱等7人予以小過。同月的代聯會選舉,改革力量成功進入代聯會,經過一年的商討及修章,台大學生會於1988年成立,首任會長為普選產生的羅文嘉。
後續影響
國民黨過去聯同情治單位成立「大專院校保防工作中央會報」,以及在校園成立「覺民學會」監控及滲透學生,壓制學運,但80年代的校園內對普選及言論自由的渴望,反而感染了部分「覺民學會」成員,如林佳龍等最終加入自由之愛運動。儘管如此,國民黨沒有放棄對校園的監控,野百合學運後,扶植覺民學會的林奕華(2023年起擔任台北市副市長)擔任學生會長,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公開的資料更顯示她擔任會長期間,積極向情治單位反應校安動態。
自由之愛運動結束後不久便迎來戒嚴終結,立法院隨即要求政府根據《自由之愛》提出的大學改革方向修訂《大學法》,將學生自治與普選列入法規。然而,由於行政立法機關並未全面民選,修法過程遲緩。全台多間公私立大學學生為此串連請願,增加民意壓力,並與國會全面改選議題互相扣連,最終為1990年爆發的野百合學運奠下基礎。《大學法》最終於1993年由全面普選的立法院通過修訂,確立學生自治。
Mitwirkende Organisationen
推薦書目
(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