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光石化

八輕國光石化、危害生命財產 | 石化亡國 | 否決國光、永續台灣

事件簡介

台灣自1968年開始興建「輕油裂解廠」,生產石化產品。第一座到第五座輕油裂解廠全部座落於高雄。五輕曾於1990年代引發「後勁反五輕」抗爭運動;唯一民營的六輕,則輾轉在1990年代落腳雲林麥寮;七輕原本選在台南七股,遭台南居民反對而撤案。

最後剩下「國光石化」(八輕),是國營企業中油公司的投資案(出資42%)。國光石化遭到許多縣市政府拒絕,後來於2008年政黨輪替前後,選定彰化縣大城鄉海岸,以「彰化縣西南角(大城)海埔地工業區」為名進行開發。

國光石化在環境影響評估過程中,環保團體及一些專家學者紛紛指出各種污染問題,除了造成空氣污染、用水需求之外,更會破壞彰化外海的濕地環境;另外在2005年左右,彰化外海發現了一群保育類的「白海豚」,族群數量可能只有100多隻。因此在環保團體呼籲奔走下,台灣社會各界開始關注到石化業帶來的污染議題,紛紛展開各項抗爭行動,反對國光石化設廠。

國光石化是2000年後,台灣除了反核運動之外最大的環境運動之一。原本反對石化園區都屬於地方型的抗爭,但國光石化結合了全台公民團體、青年學生及各界人士,將運動拉升到全國型的抗爭。後來在2011年4月21日的環評會議上,環保署專家會議做出了「兩案併陳」(有條件開發與否決)的決定;而時任總統馬英九,則在隔日,4月22日宣佈中油撤資,終止了國光石化的開發計畫。

後續影響

國光石化在撤資之後,中油公司一度想要將國光石化轉往馬來西亞柔佛州,但由於美國成功開發頁岩油等各項因素,經濟效益降低,因此投資計畫再度中止。

參與組織

推薦書目

(待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