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百合學運

解散國民大會 | 廢除臨時條款 | 召開國是會議

事件簡介

1990年的台灣雖已解嚴、獨裁者蔣經國亦已死亡,但國民黨仍試圖延續威權統治。年初的「二月政爭」中,有軍方支持的保守派企圖推舉蔣介石養子、時任國安會秘書長蔣緯國接班,儘管最終被李登輝化解,保守派又轉而於利用《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強化國民大會權力,並自行延長增額代表任期至1999年,讓缺乏民意基礎的「萬年國大」繼續管治台灣,激起社會不滿。

3月14日,國大審議擴權法案期間,多所大學學生前往國大議場與國民黨中央黨部抗議。隨後,台大學生周克任等13名學生於3月16日發起在中正紀念堂的無限期靜坐,並舉起「我們怎能再容忍七百個皇帝的壓榨!」的布條。市民聞訊支援,抗議迅速擴大,各地學生和市民紛紛加入,形成大規模學運。

由於有鎮暴警察在外圍戒備,民進黨亦在廣場另一側發起集會,為保障學生安全及確立學運方向,學生們建立了決策機制,並提出四大訴求:廢除《臨時條款》、解散國大、提出政經改革時間表、召開國是會議。

3月19日清晨,在二月政爭中失勢的行政院長李煥悄然到場,引起學生警惕,擔心國民黨另有所圖,部分學生遂發起絕食抗議,要求李登輝在總統「選舉」前回應他們的四大訴求。同日晚間,廣場學生以台灣特有的「野百合」作為學運的精神象徵。

3月21日,剛當選的李登輝在總統府接見53位學運代表,承諾就任後將召開國是會議,與朝野就落實四大訴求取得共識。廣場學生觀看會面錄像後,當晚討論是否退場,最終以一校一票方式,大比數通過於22日上午退場,為期六天的野百合學運正式落幕。

後續影響

學運結束後,學運決策平台改組為「全國學生運動聯盟」,繼續推動四大訴求。雖然李登輝曾承諾改革,但任命前參謀總長郝柏村為行政院長使民間感到被「背叛」。全學聯再度發起抗議,但遭國民黨封殺媒體報導,迫使學生與社運團體和民進黨合作,打破各自為政的局面。5月20日總統就職日,學生與各界發起「反對軍人干政遊行」以及一連串街頭抗爭,最終導致國民黨在1992年立法院改選中受挫,郝柏村被迫下台。

同時,民進黨陳水扁、余政憲(余登發之孫)、葉菊蘭(鄭南榕遺孀),聯同部分國民黨共26名立委和應學生「解散國大」的訴求而聲請釋憲,大法官於6月裁定自1948年來台後未經改選的中央民代須於1991年底離任,為「萬年國會」劃上句號。李登輝隨後召開國是會議,與朝野各界討論國會改革、中央及地方體制、憲法與臨時條款修正方式等,最終與會共識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並以「憲法增修條文」進行憲政改革。

1991年5月1日,李登輝宣布廢止《臨時條款》,並為總統直選和立法院全面改選訂立法理基礎,台灣於1992及1996年分別實現立法院全面改選與總統直選,台灣人終於可以一人一票選出自己的民意代表治理國家。

Mitwirkende Organisationen

推薦書目

(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