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反六輕運動
事件簡介
1986年11月,台塑集團宣布計劃在宜蘭利澤工業區興建六輕煉油廠。雖然縣議會通過「歡迎台塑來宜蘭設廠」的決議,但許多縣民憂心好山好水的家園將遭受不可逆轉的環境破壞,開始透過由時任台灣省議員游錫堃創立的地方性刊物《噶瑪蘭周刊》報導此議題;而當時的縣長陳定南在了解六輕可能會造成環境污染,亦公開反對設廠。台塑宣布設廠後一星期,台灣環保聯盟宜蘭縣分會正式成立,以更具組織方式來進行各類倡議行動,例如發行15種「向六輕宣戰」文宣,並於各鄉鎮舉辦說明會,以及邀請專家學者針對六輕設廠進行環境評估;另一方面,發起兩次集會行動,分別到環保署、工業局以及宜蘭縣政府抗議。
1987年12月,陳定南與台塑董事長王永慶進行電視辯論,陳定南的堅定態度及立場進一步打擊台塑在宜蘭設廠的信心,最終迫使王永慶於1989年宣布放棄在宜蘭興建,並在國民黨政府協商下,行政院於1991年正式核定六輕改設在雲林麥寮。
後續影響
反六輕運動的成功對台灣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首先,它象徵著台灣環保意識的覺醒。1980年代末期,隨著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環保成為台灣社會關注的焦點。反六輕運動的成功激發了全台各地居民對環境保護的熱情,促成了後續一系列的環保運動,對台灣的環境政策產生了重要影響。
其次,這場運動也促進了台灣地方自治意識的提升。在反六輕運動中,地方政府與民間社會團結一致,對抗中央政府的決策,這一過程凸顯了地方民眾對於自身生活環境的自主權和決定權的堅持。這也對台灣民主化進程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地方自治和公民參與逐漸成為台灣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全國首創簽訂「環保協議書」。從1980至1990年代期間,經歷了「宜蘭反六輕」、「宜蘭反蘇火」等運動,縣內環保意識漸漸抬頭,而為了在工業發展及環境品質之間取得平衡點,宜蘭縣政府首創「環保協議書」。其中,協議事項包括履行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遵行特別約定的環保標準、執行回饋地方措施等,成為企業和地方政府合作防治污染的全國第一個範例,該制度被中央納入《公害管制協定範例》提供給全國各地方政府。
Mitwirkende Organisationen
推薦書目
(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