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成事件
事件簡介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台籍助理教授陳文成因協助《美麗島》雜誌進行海外募捐及翻譯文章,遭國民黨政府佈建的「職業學生」監控。1981年5月返台探親時,陳及其親友均被情治單位嚴密監視及滋擾。6月間,其老家隔壁發生爆炸,加上他在墾丁旅遊時差點被黑色轎車撞倒,均令陳文成一家感到不安。
7月1日,陳文成原訂返美,卻被警總拖延不發「出境許可證」。翌日早上8點半,他被傳喚到警總,負責逼供的鄒小韓上校要求他坦白與台獨組織及《美麗島》的關係,聲稱有很多「忠貞愛國」的留學生留意他的一舉一動。陳文成僅表態「支持民主」和「希望台灣進步」,堅決不牽連他人。警總聲稱當晚將他送回住所,家人卻一直未見其歸。
7月3日早上6點,陳文成的遺體被發現在台大研究生圖書館旁的草地上,年僅31歲,遺體胸腹之間被扣上皮帶,家屬發現他手指有被針刺痕跡,鞋中還被塞入象徵死囚行刑前的「腳尾錢」。法醫推斷其死亡時間為7月2日晚10點後。
警方聲稱陳文成「跳樓自殺」,警總發言人徐梅鄰少將更稱其「畏罪自殺」,但又承認未曾對其起訴;監察院報告則指他可能在連番偵訊下「身心疲憊」,「一時精神恍惚」而墜樓。家屬與媒體對官方說法存疑,陳父陳庭茂和妻子陳素貞先後召開記者會,強調案情疑點重重。卡內基梅隆大學校長塞爾特(Richard Cyert)更發聲明指「陳文成死於政治因素」,並 要求蔣經國允許陳文成上司、統計系系主任狄格魯(Morris DeGroot)和匹茲堡驗屍官魏契(Cyril Wecht)前往台灣再為陳文成驗屍。
最終,美方報告確認陳文成遭他殺、草地亦非第一案發現場,指國民黨政府「某些部門可能涉及此案」,並發表至學術期刊,標題為Murder in Taiwan。
後續影響
陳文成遇害後,台灣同鄉會在美舉辦追悼會,並遊行至駐美代表處抗議國民黨的跨境鎮壓。同時,美國媒體多次報導國民黨的校園特務活動,國會為此召開兩次聽證會,並邀請陳素貞參加,部分議員要求正視校園間諜問題。美國國會隨後通過法案限制對在美從事間諜活動國家的軍售,卡內基梅隆大學校長塞爾特設立舉報熱線,成功遏止校內間諜監控。
海外台灣人隨後籌款成立基金會,繼承陳文成遺志,推動台灣民主。儘管國民黨反對以「陳文成」命名,基金會最終於1990年以「台美文化交流基金會」名義成立,並於2000年政黨輪替後復名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解嚴後,歷任總統多次重啟調查,但國安局以「國安」為由,將相關檔案保密至2031年,使案件真相難以釐清。2001年,陳文成家屬控告事發時擔任警備總司令汪敬煦、警總保安處處長郭學周、審問人鄒小韓、筆錄王文繽,以及聲稱護送陳文成回家的王憶華共5人涉嫌共同殺人罪,惟台北地檢署於2009年以證據不足為由不予起訴。汪敬煦亦於2011年死亡、鄒小韓則早於解嚴當年便立刻退役赴美,隱匿行踨。
由於官方調查進展有限,基金會自2011年起與台大學生會在遺體發現處舉行紀念晚會,並推動設立紀念廣場。有關訴求在校方保守勢力的阻撓下延宕多年,但在學生及民間堅持下最終以「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之名於2021年啟用。現在每年7月2日,基金會都會與台大學生會及研究生協會共同舉辦紀念活動。
Mitwirkende Organisationen
推薦書目
(待更新)